百年清华回顾

[日期:2010-12-07]   来源:慧  阅读:1528次

百年清华回顾

 

 

    百年的历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清华大学的发展史上,却是极为重要、最具历史意义的时期。百年的梦想,百年的追求,清华人见证和参与了中国近代以来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建设改革的奋进历程,也见证和投身了中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从无到有、迅速崛起的发展历程。庚子赔款的历史,给了清华人不甘屈辱、奋斗自强的深刻激励;抗日烽火的联大,赋予清华人抵御外辱、抗击侵略的民族气节;新中国的诞生,燃起了清华人发愤图强、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改革开放的春风,焕发了清华人勇攀高峰、争创一流的奋斗精神。以史为镜,读史明志。回顾百年清华的历史,必将激励年轻一代的清华人继承和发扬学校的光荣传统和精神,开创未来百年的新辉煌。

 

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开西式教育风气之先。 1911年开办的清华学堂,是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辛亥革命后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 8月,正式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以求中华民族在学术上之独立发展,而完成建设新中国之使命为宗旨”。 1929年清华建立研究院,在国内大学中开创科学研究之先河。文、理、法、工、农兼有的学科结构逐步形成。在梅贻琦校长的主持下,清华大学名师荟萃、学术繁荣、学风严谨、经费充裕,至抗战前夕,已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因她深深植根于 20世纪的中国社会,清华师生从建校之初就拥有了强烈的“多难兴邦”责任感和“爱国奉献”的使命感。

国破家亡泪潸然,历尽艰险志弥坚。1937年抗战爆发后,清华举校南迁湖南长沙,与北大、南开联合成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因战事所迫,又迁往昆明,于同年 5月开学,定名为西南联大,有学生 3000余人,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高等学校。在战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师生心怀科学救国之志,发扬刚毅坚卓的精神,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学风,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才。自 1938年至 1946年,西南联大共有毕业生 2522人,其中“两弹元勋”邓稼先、朱光亚,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党和国家领导人宋平等就是当时清华的毕业生。抗战胜利后,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北平原址复校。当 1948 12月清华园解放时,清华大学是一所设有理、工、文、法、农 5个学院,共有 26个学系, 23个研究所的综合性大学。

百废待兴国初建,学科调整谋发展。1952 6月,全国高等院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清华的文、理、法、农学科和部分工科被调出,成为多科性工科大学。虽然这样的调整让所有的清华人感到惋惜,但是为了建国初期大规模工业建设的需要,清华人在蒋南翔校长带领下及时兴建了原子能、电子及自动控制等 10多个新技术专业,并逐步创办了工程物理、工程化学、工程力学数学和自动控制系及一批研究机构,使学校迅速发展成为一所具有强大实力的多科性工业大学。从 1949年到 1966年“文革”爆发前,清华大学为国家培养了2万多名毕业生,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改革开放春风吹,昂首跨入新纪元。“文革”结束后,清华大学经过拨乱反正、恢复整顿,逐步建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1978年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遵循“着重提高,在提高中发展”的办学原则,坚持“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积极进行学科布局和调整,逐步向一所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迈进。从招生、培养到毕业分配,一系列改革举措频繁出台:本科教学多次修订教学计划,相继实施学位制、双学位制、学分制、“三学期制”等措施,加强了专业与学科、课程、教学基地和学风建设;全国第一批成立的研究生院,建立起制度化的科学管理体制,多渠道、多模式地培养研究生;全国第一个成立的继续教育学院,充实了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 1985年,清华成为了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的这句名言激励着清华人在科学的高峰上不断地攀登与奉献。他们积极承担国家任务,许多优秀的成果脱颖而出,获奖数量和授权专利数量均居全国高校之首。学校重视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始终强调“学、研、产”的有机结合,有中国特色的校办产业方兴未艾。一大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教育部、科技部、北京市的重点实验室相继建成,核能、微电子、CIMS三大研究基地的建设成效显著。

科学发展建一流,教育创新迎百年。1985年清华大学第七次党代会就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长远奋斗目标。 1998 5月,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2001 4月,江泽民、朱基、胡锦涛、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来清华大学视察指导工作,参加了庆祝建校 90周年大会,会上明确指出:“要继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在全国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旗帜指明方向,目标凝聚人心。全校师生员工热烈讨论、集思广益,学校逐步形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改革思路、发展规划及重要举措。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相呼应,清华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一个根本,两个中心,三项职能”的办学理念,确定了“三个九年,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 211工程”建设和“ 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设有 15个学院,56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在展现她无限的活力和生机,一所承载历史、锐意进取的清华大学,必将以她富有魅力的传统和朝气蓬勃的精神,为民族复兴、国家昌盛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不断开创新的辉煌!


北京仁慧书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仁和万物,慧济天下!
仁慧教育服务专线:400-606-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