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居里夫人”清华首位女教授王明贞

[日期:2010-12-12]   来源:慧  阅读:2091次
世纪人生路 清华不了情
——“中国的居里夫人”清华首位女教授王明贞

王明贞,理论物理学家。1906年生于江苏苏州。1928年~1932年就读于燕京大学物理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42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哲学博士学位。1943年~1945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雷达实验室参加美国早期军用雷达研制。1947年~1949年回国任云南大学物理系教授。1949年~1952年二度赴美,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55年回国后一直在清华大学任物理学教授,是清华大学最早聘任的女教授之一,为培养我国物理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2010828,王明贞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4岁。

清华园17公寓,一张古朴的藤椅、几盆月季、几摞旧报纸……这里是我校物理学教授王明贞生前的家,这位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的女教授住了40多年的家。

王明贞的百年人生,是一段不断努力、不断奉献的历史。对王明贞而言,生命有时像浮尘,身不由己,有时又像是星火,忽明忽暗,却连绵不息……

书香门第出才女

19061118(农历十月初三),王明贞出生于江苏苏州十全街的一幢老房子里,她的家庭是当时国内罕见的知识分子世家:祖母谢长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女教育家、当时苏州知名的女权运动先驱,她一手创办了苏州振华女中(解放后改称十中)。父亲王季同是清末民初著名数学家、电机学家,是我国第一个在国际数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的学者;叔伯辈中有王季烈、王季点、王季绪等科技专家、教育家。

王明贞兄弟姐妹12人,王明贞排行老五,除5人早夭外,其余7人都与清华有很深的渊源,其中2人为中科院院士。

王明贞出生后不久,母亲因病去世,母爱对她而言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王明贞的童年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永远严厉、不苟言笑的父亲。幼年的王明贞几乎没有看过父亲的笑脸,只在不经意间看见过他为了改进电器线路而独自思考的严肃表情。王明贞兄弟姐妹也常常“受父命”思考一些数学或物理方面的小问题。

同父亲一样严肃的,还有祖母,在王明贞的记忆中,“她是一位令人畏惧的长者”。有一次,祖母看到王明贞在家给弟弟穿衣服,便愤怒地说道:“明贞这时应当去学校念书,怎么能把她留在家里当婢女使唤?!”从那以后,王明贞便进入了振华女中附小读书,走上了一条与当时绝大多数女孩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入学后的王明贞很快表现出高于常人的学习天赋:上小学时就跳过级,中学期间一直保持各科全A的成绩。没想到到了考大学的时候,父亲既不赞成也不干涉,继母不仅明确反对,还一门心思地张罗着给她托媒提亲。所幸的是,彷徨无助的王明贞赶上了姐姐学成回国,在姐姐的支持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后转入北平燕京大学。

两度赴美命运弄人

1932年,王明贞从燕京大学研究院毕业,1932年~1938年在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任教。在这6年里,她心里一直涌动着一个想法:去美国深造!王明贞从未停止过争取机会,机会却一次又一次地与她擦肩而过:她先是拿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4年的全额奖学金,却因路费不足,又不愿麻烦兄姐,最终未能成行。之后,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当时被称作“英庚款”的公派留学资格,而主考官却说:“派个女的出国去学物理,不是浪费钱么!?还不如派第二名的男学生好。”就这样,命运一连捉弄了她两次。

于是,王明贞的留美计划一搁就是好几年。直到1938年,抗日战争的战火燃到南京,她才在金陵女大校长吴贻芳的大力推荐下再次成功申请了密歇根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19388月,王明贞乘美国总统号大轮船,行驶近4个月终于抵达美国,开始了在密歇根大学的留学生涯。

在美国第一学期的考试,王明贞想考得好一点,给教授留个好印象。可是事不凑巧,恰逢友人告知下周前来探望,王明贞只好一边应酬,一边备考,根本无法全力以赴。考试后的评卷课上,教授大发雷霆,说从来没见过一群这么笨的学生,全班最高分只有36分!其实,教授忘记了一个“例外”,那就是王明贞,考了100分的王明贞!她是班上唯一的外国人,唯一的女生,一个满腹才华的中国女生。

留美期间,王明贞成绩一流,被教授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她和导师联名撰写的一篇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自发表以来,在物理界赫然鼎立60余年,被SCI收录和引用超过1500次,近年来仍不断被研究者引用。

学成之后的王明贞原想回国报效国家,岂料太平洋战争打响,回国之事被迫搁置,王明贞只好暂时在美国谋职。在老师格斯密托教授的介绍下,经过美国联邦调查局长达3个月的背景调查,王明贞破例进入麻省理工学院雷达实验室工作,从事噪声研究。于是,王明贞又一次成为“唯一”———十几位理论研究者中唯一的女性。

1946年,王明贞经过半年多的等待,终于买到了一张回国的船票。回国之后的她受邀到云南大学数理系任教,并在那里结识了未来的丈夫俞启忠。

为了让身怀抱负、造诣独具的丈夫出国“见识见识”,王明贞于19498月再次踏上了美国的土地,与多年前不同的是,她并非孤身一人了。在美国,王明贞依旧作她的研究,而丈夫俞启忠则在各个学校参访“取经”。

出乎夫妇俩意料的是,1949年竟然是如此不平凡的一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点燃了留美中国学生回国报效国家的热情,王明贞夫妇归心似箭。然而,是时的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对华人归国百般阻挠,在美国保密机关工作过的科学家们更是上了“黑名单”。王明贞夫妇也因此受到无端搜查,多次被召盘问。

回国不成的王明贞夫妇心急如焚,但西方对新中国的封锁没有锁住这对海外赤子的爱国之心,国际形势的日益紧张也没有使他们放弃回国的努力……王明贞主动辞去美国科研机构的职务,不再为美国政府效力,因此失去了丰厚的收入;丈夫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旅馆管理员的工作,夫妇俩才聊以度日。直到1955年春夏之交,经过不懈努力,王明贞夫妇才与一批中国学生一道,获准离境,并于6月上旬返抵北京。

淡泊名利潜心教学

刚刚回到祖国的王明贞在留学生工作志愿表上写下了“服从分配”四个字。很快,她被教育部分配到清华大学工作。19559月,王明贞夫妇将住所搬到清华园,先是住在新林院的平房,后来迁至17公寓,自此开始了她十一年的清华从教生涯,她也成为清华大学最早聘任的女教授之一。

王明贞来到清华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理论物理教研室。当时的清华大学只有物理教研组,由普通物理组和理论物理组两部分组成,大部分教师在普通物理组,理论物理组的教师还不足10人。王明贞来校后加入了理论物理组,时任理论物理组组长徐亦庄想让王明贞做组长,她婉言谢绝了。20世纪60年代前后,王明贞甚至以“沉默的教授”闻名,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不喜欢出头露面”。

这就是王明贞,淡泊世事,更淡泊名利。王明贞来校之后,被聘为“二级教授”,她却主动要求降一级,只因为和她同船回国、同被分配到清华大学理论物理组的徐本樟先生被定为“三级教授”,比她少一级。王明贞坚持认为这样定级不合理,如果领导不同意降级,她宁可放弃清华的工作。面对如此执拗的王明贞,学校不得不满足了她的“要求”。很多人说她“真傻”,王明贞却说:“这样做,对学校有利。”

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百废待兴,科研条件非常落后,来校后的王明贞不得不中断了对布朗运动和噪声理论的研究,潜心教学。回国不久的她一方面不熟悉专业术语的中文表达,另一方面对当时学校采用的前苏联教学法不太适应,更担心自己的苏州口音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每次上课,王明贞心里难免紧张:“我30年代教过书,但解放后还是第一次,真是既兴奋又紧张。教学都有明确大纲,每节课得从这儿讲到那儿,不能差一点,我觉得很难。有时看到学生可能不懂,就多讲几句,但又怕讲不完。”后来,为了让北方同学听清她带有浓重苏州口音的普通话,她有时会重复所讲的主要内容,并把关键地方写在黑板上。前苏联教学法要求有习题课,王明贞就认真准备,在课堂上耐心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渐渐地,王明贞发现:“一堂课讲多少,要看大部分学生能接受的情况而有所伸缩,对难点可能得重复一下,不能硬性规定内容。”

王明贞执教清华十一年,培养了一大批物理学人才,直至1966年“文革”开始,才被迫走下讲台。“我是认真备课的,从来没有在课堂上说过一句废话。”这是王明贞对自己十一年清华从教生涯的评价。

1973年,饱受“文革”迫害的王明贞终于结束了长达五年八个月的牢狱之灾,重返工作岗位。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王明贞也正式退休。

夕阳重晚晴

退休后的王明贞安居在清华园家中,花园里有月季,屋里有盆景……她订了七八份报纸,《参考消息》更是每天从头读到尾,一转眼就是30多年。

多年来,王明贞视学生如子女,学生更视她如慈母。2002年,96岁高龄的王明贞为了请学生吃饭,执意亲自下厨。有一道菜上的每一个海参都被王明贞精巧地做成蝴蝶的造型,同学们吃的每一颗草莓都是她当日清晨亲自去采购的。为了这次和学生的聚餐,王明贞足足准备了一个星期。

退休后的王明贞从未向学校提过任何要求。据我校物理系教授吴念乐回忆,王明贞是那种“能不麻烦别人就不麻烦别人的人”,唯一一次“很严肃地召见”,竟是向吴念乐打听遗体捐献事宜。原来,王明贞夫妇相约去世后将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

1995年,丈夫俞启忠几度重病,数次住院,王明贞不顾年迈力衰,忙里忙外。她冷静坚强的个性,深深感动着邻里。那年,丈夫出院回家后,她只坐在他身边淡淡地说了一句:“没想到我比你大7岁,最后竟是我来照顾你。”两人就这样相依相伴,共度夕阳晚景。

1999年老伴去世后,王明贞便很少出门,只在天气暖和的早晨到户外晒晒太阳。她平日坐的藤椅还是1955年回国时买的,40多年了,几经她亲手修补,还算结实。

王明贞一生都在“修修补补”,乐观、坚持地“修补”。就如同她自己所说的:“记忆就像一条线上的珠子,珠子总是存在的,只是有时线断了。”的确,王明贞的百年人生,体味过甘甜,也经历过磨难。一个像她那样具有强大理性的女人,在任何时候,面对再大的磨难,都一以贯之地用达观和坚持化解生命之苦,因此总能看到生命散射出的珍珠般的光芒。(记者 陈卓琬)

来源:新清华

——————————————————————

昨天(96)清华大学举行追思会,纪念该校第一位女教授,也是我国最早的女物理学家之一王明贞教授。今年828日,王明贞教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4岁。去世后,她遵守与丈夫俞启忠的承诺,也将遗体捐献给北医三院供医学研究。

解放后冲破阻拦回国

在昨天的追思会现场,王明贞所教授的清华大学首届学生绝大部分都来了。那届学生郑福裕说,“最小的也都七十四五岁了,最大的已超过八十了,他特地从天津赶来”。

王明贞是我国最早的女物理学家之一,她在1942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她与丈夫俞启忠本着不为敌对国家服务的精神经过重重困难,在周恩来的过问下回到中国,并在清华大学任教。

学术论文至今被引用

这位有着“中国居里夫人”美誉的科学家在国内物理学界曾一度被忽视,她最重要的科研论文的发表均是在美国读书和研究期间完成的。在她的学生、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应纯同列举的最重要的十篇主要著作,均发表在1940-1954年间。

她在布朗运动理论方面研究的论文至今仍被视为该领域的权威性文献之一,她与乌伦贝克合作的这篇论文发表在1945年《现代物理评论》上。在以后的六十余年里,这篇论文被SCI收录和引用的次数超过1500次,清华大学物理系前任系主任朱邦芬院士说,去年还有19次被引用,今年仍有文章引用。王明贞在清华大学的首届学生应纯同说,这篇文章除了用于研究布朗运动和噪声理论,还被有关DNA,甚至股票市场研究的文章所引用。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韩景阳回忆说,此前有些外国专家到清华交流时,只向校方提出要见王明贞教授。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也回忆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厦门组织的一次统计力学的会议上,外国专家推荐的大会主旨发言人便是一直埋名在国内的王明贞。

主动要求降级别的科学家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吴念乐是王明贞的挚友。吴念乐回忆说,王明贞是那种能不麻烦别人就不麻烦别人的人。

记得有一年春天,王明贞的先生俞启忠病重住进校医院,“我和系里的另一位老师约好去看望先生,看看能帮王先生做点什么,那天大雪过后,路很滑,就请司机开车送我们到先生家”。吴念乐说,而刚过先生家门,看到王明贞自己从校医院走回来,“我当时羞愧得恨不能有个地洞钻下去”。

主动降低教授级别

到清华大学任教时,王明贞被学校聘为二级教授。其实校方聘她为二级教授也有足够的理由:除了那篇论文,她也被视为是噪声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王明贞与Uhlenbeck合作的成果发表在《雷达系统工程》丛书中,书名为《阈信号》。这套丛书被物理学大家拉比(1944年诺奖获得者)称之为“继旧约圣经之后最伟大的工程”。雷达的发明被视为扭转二战战局的关键,雷达就诞生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辐射实验室里。其中有三名中国人,王明贞是其中之一。

但王明贞主动要求降低教授级别,从二级降低为三级,如果不降,她将离开清华大学。王明贞后来跟人解释说,当时与她同船回国的理论物理学家徐璋本才是三级教授,她自己就不能是二级教授。

不做研究则不发言

不过在清华,由于当时学习苏联,基础课脱离了科研,王明贞也基本脱离了科学研究,转向物理学教育方向。顾秉林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在厦门举行的统计力学会议时,会议主办方通过顾秉林邀请王明贞,希望她能做大会主旨发言时,王明贞委婉地拒绝了邀请,“好久没做研究工作了,就不去了。”

曾被投入秦城监狱

回国后的王明贞不习惯各种运动。她的同事黄贺生记得,在“文革”之初,“她话非常少,开会时除非非得发言表态才说话。”

但王明贞仍没有逃过这一劫。1966年,她被关进了秦城监狱。她后来跟同事郑福裕回忆说,在监狱里每天都锻炼身体,“提醒自己不能死,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还自己一个清白。”

在度过了两千多天的铁窗生涯后,1973119王明贞出狱了。

王明贞是清华大学首位女博士女教授,清华大学对她作出了这样的评价:“王明贞先生为我校统计物理学科的建设开创了先河。她以其广博而深厚的平衡态和非平衡态统计理论融会于教学之中,形成了王氏风格。先生担任统计物理热力学的教学工作,为培养我国自己的物理学家、工程物理学家作出了重要贡献。”(记者 郭少峰)

人物简介:王明贞物理学家。对统计物理学,尤其是玻耳兹曼方程和布朗运动有深入系统的研究。首次独立地从福克—普朗克(Fokker-Planck)方程和克雷默(Kramers)方程中推导出自由粒子和简单谐振子的布朗运动。与导师G.E.乌伦贝克(Uhlenbeck)合作写成“布朗运动的理论”一文。此文至今一直作为了解和研究布朗运动最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来源:新华网

 

 


北京仁慧书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仁和万物,慧济天下
仁慧教育服务专线:400-606-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