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秩序与中美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日期:2010-12-15]   来源:慧  阅读:1396次

12月10日-11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亚太秩序与中美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美交流基金会主席董建华先生于10日出席会议晚宴,并就当前中美关系以及亚太地区发展问题发表特别演说。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教授致欢迎辞。晚宴开始前,董建华先生和吴志攀教授亲切会见了与会代表。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夏红卫部长、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萧群常务副部长会见时在座。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美交流基金会主席董建华先生和北大常务副校长吴志攀亲切会谈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美交流基金会主席董建华先生致辞

 
晚宴现场

韩国前外交通商部长官、高丽大学前校长韩昇洲,日本东京大学副校长田中明彦,新加坡前常驻联合国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日本前外务审议官田中均,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帮办柯庆生(Thomas J. Christensen)以及来自北京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韩国高丽大学的近30位知名国际关系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亚太秩序与中美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

与会学者围绕当前地区热点问题、亚太战略形势、中美关系走向、亚太区域安全架构等议题,以及五所高校如何在亚太安全研究领域继续推进合作,进行了积极、深入和富有成果的讨论。与会学者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和亚太地区的“权力平衡”发生了显著变化,世界财富和权力向亚太转移趋势进一步凸显,亚太地区安全和经济秩序正面临深刻转型。中国崛起、日本努力实现“正常国家化”、朝鲜半岛局势、南海问题,以及该地区部分国家的民众日益增强的民族主义情绪等因素,加之亚太地区尚乏有效的危机管控机制,致使该地区当前安全局势和秩序的未来发展更具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甚至在短期内还可能强化该地区的“安全困境”,加深各国之间的误解和猜忌,使军备竞赛和核武器扩散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与会学者认为中国在亚太地区事务方面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增长,很多国家对华“忧虑”有所上升,中国需以更为谨慎的态度、更加精巧的方式、更具创造性的外交战略予以应对。与此同时,美国正通过巩固军事同盟、促进经贸合作、影响地区机制建设等方式力图重新凸显和长期维护其在该地区的“优势地位”,美国在亚太地区秩序构建进程中应扮演负责任的参与者角色。值得关注的是,对中国的“发展依赖”和对美国的“安全依赖”使该地区很多国家陷入“选边”困境,有些国家甚至在中美之间展开了“双面游戏”。因此,亚太地区能否建立起积极、稳定并面向长远利益的地区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关系发展走向。同时,东盟在地区秩序构建进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尼、印度等国也将扮演重要角色。此外,能源、环境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亟需建立相应的地区治理机制,从而为大国合作和地区共同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11日下午,会议正式议程结束后,主办方还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秋林报告厅举办了面向北京大学及其他高校师生、研究机构学者、驻华外交官和中外媒体的“公共论坛”,向参加论坛的近三百位听众介绍了与会学者的主要观点和会议成果。“公共论坛”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教授主持,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约翰•艾肯伯里(G. John Ikenberry)等十余名与会学者回答了现场听众提出的问题,活动持续了约两个小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此次会议为“五校亚洲安全研究合作项目”第二次研讨会,该项目由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关系学院时任院长安-玛丽•斯劳特(Anne-Marie Slaughter)教授和约翰•艾肯伯里教授于2008年发起,并联合北京大学、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韩国高丽大学的国际关系学院共同推动,旨在构建跨区域研究网络,针对亚太地区局势、多边安全合作、地区机制建设等重大战略性议题进行定期探讨和联合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政策建言作用。该项目此前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举行了预备会议和第一次研讨会。据悉,2011年,东京大学将承办该项目第三次研讨会。(凌岳)

【以上转自北京大学】

 


北京仁慧书院
仁慧教育服务专线:400-606-361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仁和万物,慧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