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总结交流学科国际评估工作

[日期:2011-01-12]   来源:慧  阅读:1658次

清华总结交流学科国际评估工作

近百位国际知名学者对12个学科进行了评估

  【新闻中心讯 记者 程曦 摄影 崔凯】1月4日下午,清华大学在主楼接待厅召开学科国际评估工作总结交流会。会上介绍了清华大学学科国际评估工作的总体安排和完成情况,2010年完成专家现场评估工作的12个学科负责人依次汇报交流了本学科的评估进程、收获及后续工作计划等。校长顾秉林、校党委书记胡和平在会上讲话。会议由常务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陈吉宁主持。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旭、副校长程建平出席了会议。

 

会场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贺克斌介绍了本轮学科国际评估工作的总体安排和整体进展。自2009年3月学校明确计划开展学科国际评估以来,经过一年多认真准备,至2010年12月底,环境科学与工程、物理学、电子工程、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建筑学、电气工程、设计艺术、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新闻传播等学科先后完成了专家现场评估工作。应顾秉林校长邀请,近百位国际知名学者组成12个评估专家组,仔细审阅相关学科详尽的自评报告,并来校考察了教学、科研和设备设施情况,与学校领导、学科负责人和相关学科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评估专家们充分肯定了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际影响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同时,也就教师聘任、研究方向、课程设置、育人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校领导出席总结交流会

  通过学科评估,各学科既对学科发展作了全面回顾、总结,也从国际同行专家处获得了对学科发展状况、国际地位、存在问题的判断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建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2个参与本轮评估的学科负责人介绍了各学科评估工作的进程,交流了心得体会。

参会教师

  校长顾秉林在讲话中代表学校对参与12个学科评估的师生员工,以及牵头组织评估的研究生院表示衷心感谢。顾秉林说,为了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需要以国际视野“诊断”我们的学科发展状况。评估专家对12个参评学科总体上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显示了学校近年来快速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专家们也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例如青年教师的成长环境亟待改善、师生互动有待加强等,都是很重要的建议,需要我们认真予以分析、思考和解决。还有一些看法与我们的认识不尽相同,也可以引起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学科评估的常态化将有利于学科水平的提升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有利于清华在新百年中取得更大成就、作出更大贡献。

  校党委书记胡和平表示,开展学科国际评估,是清华的一次重要创新、一次成功探索,是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中,在一个比较关键的办学发展阶段推出的重要举措。通过国际评估,我们对自己的国际地位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更明确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包括评估过程中各学科所作的各种探索,都是对未来发展非常有益的。胡和平说,下一步要把学科国际评估变成常态化、经常性的工作,各种评估理念、方法、因素都可以考虑、可以尝试,但最重要的是进行“发展式”的评估,就是要面向未来,把国际评估与学科未来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胡和平强调,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需要国际性的宽阔视野。这次学科国际评估工作不仅将推动清华的建设和发展,而且作为引领潮流之举,对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将作出清华应有的贡献。

  作为本轮学科国际评估工作的总负责人,常务副校长陈吉宁也对评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学科国际评估是学校迈向世界一流的必经步骤,通过此次评估工作不仅扩大了清华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信心,也将促进学校下决心解决一些长期的深层次问题。陈吉宁说,要把评估结果作为相关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据,在广大师生中明确使命、达成共识,并与学校“十二五”规划和下一阶段“985工程”规划制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总结、宣传评估中体现的学科优势和突出特点,形成正确、全面的认识。学校将在未来的学科国际评估工作中发挥更强的主导作用,建立并完善学科国际评估常态机制,以评促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各院系代表及研究生院、教务处、科研院、人事处、国际处、学科办、党办校办、宣传部、政研室等相关部处负责人共90余人参加了总结交流会。(编辑 露英)

 
 
 
北京仁慧书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仁和万物,慧济天下!
仁慧教育服务专线:400606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