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于涵老师访谈录

[日期:2011-04-24]   来源:张慧伦  阅读:2720次

 

(一)主持人:清华大学2011年招生政策的变化,以及招生计划的调整情况?
  于涵:我们现在国家倡导的,也是希望能够“不拘一格选人才”,多种渠道广纳人才。大家了解,现在除了主要的以高考为主渠道之外,像还有保送生、艺术特长生、体育高水平运动员,还有这些年各个重点高校在探索、在推进的自主招生等等。所以,也不是孤立地来讲我们现在高考的招生计划是什么。从总的情况来看,清华已经保持多年我们的本科教育要保证质量,要做精品。所以,这么多年来保持我们的招生总规模是没有扩大的。
  基于我们选材的角度,选什么样的人才,多种渠道当中会有一些调整。例如说教育部、中组部联合推出了一个“基础学科创新拔尖人才的计划”,简称“拔尖计划”,从2011年开始全面启动。清华在面向我们未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这项工作当中,应该说肩负重任,我们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实际上也提前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清华从2009年开始就策划启动了“清华学堂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简称“学堂计划”。走到今年,我们这个“学堂计划”被教育部首批全部纳入到“拔尖计划”当中来。“学堂计划”在基础学科方面一年是六个班,覆盖了数、理、化、生、计算机科学、力学六个方向。为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我们在选才的时候就有一些特别的考虑,面向2011年招生的时候,我们把学堂计划的这部分人才名额专门辟出来,其中主要一部分是放在录取在各个学科竞赛中表现非常突出的这些学生,已经有一些,这是一块。还有一些,在咱们自主招生当中,我们通过学科专业的面试、评价,也已经录进来一些,给予自主招生的认定。再有一块,也要面向我们的高考学生当中能够表现出在这些学科专业上有着良好的潜质和发展的考生,我们也会面向他们招生。
  今年我们一个是把学堂计划作为清华在选取拔尖创新人才上的一个重要的基地,也是筑巢,这个巢要筑好。另外一方面,因为要选这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结构上我们也会有一些调整,让它不是主体面向高考来选才。整个清华大盘子没有变的情况下,类似像“学堂计划”这样结构的调整,还有像其它的保送、艺术、体育等等,多渠道招生结构的调整。所以,今年我们是一个通盘的结构调整的概念。
      面向高考的招生,我们大体保持稳定,当然也要体现出我们这种选才的理念在里头。今年确实是在部分省份,高考的招生计划,因为我刚才说到这种结构调整,也会做相应的调整。但是我们说在各个省的分布上,我们第一要考虑到面向中西部省份,我们是要给予更多的入学机会的倾斜。所以,在高考的计划上也好,在将来投放扩招指标的时候,也会重点考虑,我们要向中西部的这些地区做适当的倾斜,对其它的省市自治区来说基本保持稳定。我们做这个“学堂计划”的原因,保送生的比例会有所增加,相应地自主招生今年的规模有所减少,我们的高考招生的计划数有所降低,总数上有所减少,都是微调,但是最后高考招生的大盘应该说调整不会太大。

(二)主持人:清华的自主招生现在是怎样的发展状况?
      于涵:大家也会比较关注,应该说清华从2003年开始来探索开展高校自主招生,连续这么多年,我们都是很认真的来琢磨这件事。一方面对我们自主招生的定位,我们也始终在思考,自主招生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环节,把招生的自主权给了高校,我们主要通过自主招生招什么,学校考什么,怎么考,思考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来回答自主招生。
      在今年的自主招生当中,主要是在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一个确实是我们在思考如何更科学的选才?例如今年自主招生大家了解到,在复试当中首次增加了学科专业面试,有10个学科专业参加了,选拔在这些学科专业上有特殊潜质的学生。面试官都是这些学科专业的最顶级的教授、专家,例如清华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就是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先生作为面试专家组的组长,组织了若干教授,时长7个小时,面试了大概20个左右自主招生的学生,最后确实也选出了若干位在这个方向上被这些大师们认可,有着特殊潜质的考生。再如,化学专业是化学系的系主任张希院士,物理系的朱邦芬院士,他们都领衔在自主招生阶段对学生开始选拔。从结果来看,今年我们的自主招生在科学选才这一点上,和大学的人才培养,特别是我们选拔什么样有着学科专业潜质的人,匹配给他特殊的教育资源,这就是大学的人才培养,在自主招生阶段就已经有了很好的切合,甚至无缝对接。对这些考生来讲,因为他们有这些特殊的潜质,在招生的时候就实现了精确指导,把他送到最有利于培养他的专业、院系和大师的环境当中。这是我们自主招生科学选才新的尝试,目前效果不错,将来我们会继续往前推进。
  第二,如何促进这些高中考生健康成长,我们也在考虑,这也是高校的责任。你的招生实际上对于前期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考生来说就是一个导向,你考什么他复习什么、学什么。今年自主招生当中也首次引入了体质测试,应该说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我们参加复试的一半考生都选测了体质测试。从过程来看,我们更看重这个过程,很多考生都表示,这个导向非常好,让我们知道大学也在关心考生的体育、体质,不仅仅看我们的学业成绩能拿多少分。从结果来看也很好,我们大概有几十名考生,通过体质测试,在自主招生当中获得优惠的加档。分数更高了,就因为他在体质测试中表现得好。这在将来也希望它能够成为一种导向,更希望引起我们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中学大家共同的关注,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还是应该注重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全方面发展。但是如果学生在某些学科方面有潜质,我们可以在整个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同时,允许考生在一定的学科方向上有突出的表现,这样能够和大学的人才培养有一个更好的对接。
  当然自主招生第三个探索,也是面向这些来自教育,特别是经济社会欠发达的考生。长期他在相对落后的教育环境当中,但是他的学业,他的综合素质,表现得非常好的这些学生,应该说他们在往常来看是欠缺进入这些名校的机会,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在自主招生初选阶段就对于来自农村的考生,来自于县级以下中学的考生给予更多的关注,给了他们更多的机会参与考试。在复试阶段,我们给予了很多考生以经济支持,大家往返的交通费,包括在考试期间的住宿、食宿费我们都给予支持,增加他能够入学的机会。最后在综合评价上,咱们也给予了极少数在这一类考生当中表现最优秀的这些学生,给予他们综合评价的支持,实际上他们得到自主的优惠会比一般的自主考生还会高一些。我们通称“B计划”,也叫“支持计划”,最终就是要支持这些考生,给予他们更多进入清华大学的机会。这是清华在促进教育公平,在给予这些考生入学机会支持方面实实在在的工作。
      这些就是今年自主招生当中我们做的几件事,也是几个探索,希望也得到大家的一些反馈,我们一起来探索大家这么关注的自主招生,将来往哪个方向上来走,我们共同来出主意。

(三)主持人: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官方微博叫“清小华”,名字听着也很亲切,清华大学怎么想开这么一个微博?  
  于涵:清华招办走进新浪微博应该说比较早,在去年早些时候就有了“清小华”的形象,开始引起非常多的关注,这是一只小老虎。
  其实我们并不想把它作为官方发布信息的一个平台,很重要的是在进入到微博时代,我们希望也借助这种方式能够很好的和咱们网友朋友们保持一种良性的互动。我们在网上能不能也有这样一个平台,能够和大家很好的来交流沟通。虽然说“清小华”可以讲是代表清华招办,并不代表我们哪个具体的人,但是我们希望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很好的在清华招生的领域和大家有比较好的沟通,当然我们也探讨探讨其它的,包括清华的人才培养。
  今年咱们高考后续包括报考、咨询、录取,我们也希望进一步利用网络平台,利用“清小华”的微博,能够跟大家有一些更充分的互动。我们现在一个基本的想法是,我们来聊一聊今年通过高考也好,通过自主招生也好,能够进到清华大学的这些优秀考生的故事。成才的故事我们想让“清小华”帮我们讲一讲。这个过程当中也希望得到大家的一些互动,因为进入清华的考生遍及大江南北,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也许就在你的身边。我们希望大家一块儿帮助我们一起来挖掘,实际上这也是帮助网友、帮助大家一起来挖掘这些优秀考生背后的成才故事。

(四)网友:进入清华后转专业的机会有多大?
      于涵:清华在这方面也始终走在前列,我们希望为这些优秀的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的机会,但是前提是基于一种科学的判断。
      机会有多少,跟往年来说,我们给予的机会,搭建的平台已经非常多了。例如进入校内的二次招生,大一下期、大二下期正常的转专业,将来我们的免试推研的比例非常高,推研过程中还有交叉推研。实际上大家也在归于理性,我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其实在本科这个阶段来讲,大家不必要把这件事看得那么精确,好像进了这个专业将来一直要从事它,进不了这个专业,将来就要跟这个方向说再见,肯定不是的。但是我们也有一般和特殊之分,对于特别的,刚才说到的有专业潜质的这些孩子来讲,希望大家在进入高校的时候争分夺秒。我们知道获诺贝尔奖的这些大师们,他们主要获奖的成果有很多就是在他40岁以下,20、30岁的时候展现出来的重要的成果。也许在几十年以后才被人认可,但是他最重要的创新、发明,有着很好思想产出的时间就是在他年轻时代。所以,我们希望这些有专业潜质的,无论你高考当中表现出来,还是自主招生、保送当中表现出来,我们都用这个学科专业的选才,来把这些考生应该更早地精确指导到这些优秀的学科和专业,师从大师,在更好的培养环境下,希望大家能够早一些成为我们的拔尖创新人才。
  所以,在专业选择上,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不用太在意我本科走进了什么样的专业。但是对于在一些学科专业方向上已经表现出明显的潜质,也被我们的教授们、被学校认可了的,宜尽早进入到优势的学科专业进行培养。
 
(五)主持人:清华更看重学生哪方面的素质?
  于涵:我们大体归纳起来三句话:我们看重学生的大师潜质、栋梁特质、君子气质。当然你说用多少个素质的条目,用几个星再来标定一下,我们觉得不需要做这种量化的处理,大家要去体会。我们也去看一看清华培养出来那么多杰出人才,在他们身上有哪些共性。从清华精神文化传承的这些载体上,例如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的校风“行胜于言”,从清华的核心精神“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等等。从这里头也可以体会出清华看重学生的是什么,实际上在清华的过程也是清华着力把大家培养和塑造成一个真正清华人的过程。

(六)主持人:能否介绍一下2011年清华大学校园开放日活动的安排?
  于涵:4月16日(周六)上午清华开放日,9点钟在清华大礼堂会有一个面向今年高考,特别是北京高考的政策宣讲会。10点半到11点,会有4场名师讲堂,这里头包括咱们在生命科学方向的,例如说施一公教授,在经济金融方向的白重恩教授,也有清华大学的副校长谢维和教授,主要介绍清华文科这方面的特点、亮点、发展情况。当然也有今年大家比较关注的清华招生新专业——工程物理能源实验班,工程物理系系主任唐传祥教授也会跟大家有一些交流。9点到12点,在大礼堂前,也有我们所有本科招生院系的面对面咨询,欢迎大家前往!

 
 
 

仁慧教育服务专线 400-6063618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仁和万物 慧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