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成果发布会举行

[日期:2011-12-26]   来源:清华大学  阅读:1138次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成果发布会举行

 

2011年12月19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新闻发布暨学术座谈会在主楼接待厅召开。副校长谢维和出席并致辞。我院历史学系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详细介绍了“清华简”的情况和研究成果。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收入了一部已经失传2300多年的历史著作,整理小组将它命名为《系年》。《系年》一共有138支竹简,字迹清晰,保存较好,只有个别残损之处。全篇共分为23章,概要记述了从西周初年一直到战国前期的历史,其中有许多事件不见于传世文献,或对传世的《左传》、《国语》、《史记》等典籍有重大的订正作用。   

“清华简”《系年》是自西晋发现《竹书纪年》之后,历经1700多年,我国又一次发现的秦代以前的完整史书。根据简文中所叙述的史事,该书约作于楚肃王时代(公元前380年-公元前370年)。本篇简文也可看作是一部周朝的断代史,其中一至四章综说西周史事,自武王伐纣、周公东征,讲到周王室衰落,晋、郑、楚、秦、卫等诸侯国兴起,特别是西周的覆亡、周平王东迁的历程等,许多地方足以补充和纠正传世史籍的记载;第五章以后叙述春秋战国史事,内容更为详细,多能与《左传》、《国语》、《史记》等有关文献参照印证。特别是关于战国前期历史的各章,所记重大事迹多为传世文献所缺载,真正填补了古史的空白,更是十分珍贵,将对古史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谢维和在致辞中充分肯定“清华简”研究的重大价值,并指出“清华简”的研究成果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添了非常重要的内容和支撑。他还介绍了我校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近期取得的重要成果,希望中心在出土文献的保护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国家文物局科技司副司长罗静、教育部社科司成果处处长魏贻恒对《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的顺利出版表示热烈祝贺。魏贻恒还希望清华大学以获准设立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为依托,加强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积极开展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基础性研究,推出对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宋镇豪、北京大学教授朱凤瀚充分肯定“清华简”的整理研究工作,并就“清华简”第二辑有关内容进行专题研讨。来自教育部、国家文物局等部委的负责人以及7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  

2008年7月,我校入藏一批战国竹简,其总数约为2500枚。经专家鉴定,“清华简”的内容全部为古书,其中有许多经、史一类的文献,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意义特别重大。为更好地保护、整理和研究这批竹简,我校成立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组织协调各方力量从事“清华简”的整理研究工作。经过中心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清华简”第一辑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已于2010年底出版。此次整理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是“清华简”整理研究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

(摘自清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