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

[日期:2012-03-26]   来源:http://www.tsinghua.edu.cn  阅读:2200次

精品课程: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

 

2012-03-26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透彻地了解中华古代文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以清华大学历史系彭林教授为首的教学团队从2002年开始,开设了《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课程;经过十年时间,这一课程已经成为倍受欢迎的精品课程。

 

  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想象要在一门课程中给同学们呈现全景式的文化中国知识体系难度有多么大。为了这门课程,彭林、刘国忠两位任课教师带领着三位研究生,对课程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摸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精心地设计和打磨。

 

  从一开始,这门课程就确立了“将博物馆搬进课堂”的方法,老师们从浩如烟海的考古文物中选择了10件(组)具有极高史学价值,能够代表古代中国文化成就高峰的文物,构成10个课程专题,向同学们介绍学术界的研究过程和最新的研究动态。这一创新的课程设计思路不仅弥补了原有高校传统文化课程过于偏重思想文化的不足,更可以向不同专业的同学展示古代农业、音乐、服饰、天文、冶铸、建筑等学科的极高成就,从而构建起一个以物质文明为主的上古文明体系。例如,在第二讲专题“贾湖骨笛与中国古代七声音阶的起源”中,教师通过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的9000年前的骨笛证明,中国早在新石器早期,就有了七声音阶,并且掌握了今人难以置信的精确的音孔定位技术,早于以往学者认为的中国的七声音阶是从古巴比伦传入;再如,在第十讲“《周易》、《周礼》与故宫、北京城”中,老师从儒家经典著作入手,向大学生解读北京城市和宫廷格局中蕴含的民族哲学与传统理念。

 

  在课程建设上,彭林教授为首的教学团队编写的教材《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于2002年出版,获得了来自学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课堂中使用大量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仅照片就有1000多张,教学网站更是将课程内容、专业术语解释、相关专家论文、参考文献、网站链接等丰富的课外资源提供给学生。同时,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始终将“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鼓励他们从自己的专业出发,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在实践环节,教师会带领同学参观中国历史博物馆,走入河南安阳的殷墟考古发掘工地,亲身感受先人的伟大智慧和中华文明的渊深与辉煌。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th/6606/2012/20120326084028430333262/20120326084028430333262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