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照澜院的变迁看清华商业的发展

[日期:2012-03-13]   来源:news.tsinghua.edu.cn  阅读:4151次

从照澜院的变迁看清华商业的发展
 

●刘力

  1911年至今清华大学已经走过了95个年头【仁慧书院按:本文发表于2006年】,从留美预备学校到今天拥有13个学院、54个系,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从建校初期校园土地面积的450亩,至今校园实际占地近6000亩,清华大学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著名高等学府,成为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现在位于清华园中心地带的最大商业区照澜院,在清华大学95年的发展历程中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
  照澜院建成于1921年,由10所西式丹顶洋房和10所中式四合院组成,是清华以前的教授住宅群。当时称为南院,1934年以后改称旧南院。1946年抗战胜利清华园复校后,由朱自清提议将“旧南院”的称呼按谐音改称字面文雅的“照澜院”。先后在这里居住过的著名人士有赵元任、梅贻琦、俞平伯、马约翰、钱伟长等。可以说在这些灰色老房子里藏匿着清华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的底蕴。
  老舍先生《骆驼祥子》里讲述祥子的人力车被兵匪抢走的地方应该就在清华园西门以外不远,1949年以前的清华园还是远离市区很偏僻的一个地方,到1949年校园土地面积为1708亩,没有正规的商店,从事商业经营的都是一些个体的小商小贩。
  1950年由清华大学组织、由学校师生员工入股成立了清华大学第一个正规的商店—合作社,据清华的退休老师回忆,当时的合作社在西大操场附近,主要以经营文具为主,早期只有两名员工。
  1955年合作社迁入照澜院,商店的位置就是现在照澜院饭馆和日杂店这排房子。经营的商品品种也丰富到食品、副食、蔬菜、水果、百货、日杂等生活必需品。工作员工有30人左右。由于是合作社性质,当时每年入股的学校师生员工还可以分到一部分“红利”。现在还有些清华退休的老师家里还保留着当时合作社的股票票证,这也应该是很有保留价值的历史文物了。
  上世纪50年代末,合作社形式结束,清华的商店归并当时的北京市供销总社,经营规模也因此进一步扩大。但“合作社”这个照澜院商店的代名词清华人一直习惯叫到上世纪80年代。现在许多的清华老人都把照澜院商业区看作“自己”的商店,无论是爱与怨,都源于“合作社”这段历史。
  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照澜院商店有过几次扩建,但大都是毛坯房和只有房顶的大棚。四方的院子坑洼不平,晴天是“扬灰地”,雨天是“水泥地”,地上还经常散落着送菜马车的粪便。但商品品种更加完善丰富,还增加了理发、修理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达到了近百人,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为保障清华师生员工生活供给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文革”结束以后,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照澜院地区也开始了她迅猛发展的历史阶段。
  1980在原照澜院商场以南建成的新照澜院商场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左右,是当时国内高校中营业面积最大,经营品种最丰富的综合性商场。原来坑洼不平的商场院落也变成了商店前宽敞平坦的步行街。
  1986年在原照澜院商场的位置建成照澜院服务楼招待所,是当时清华园内床位最多的内部招待所,共有床位近300个。随着时代的变迁,早期每间3-4个床位的普通客房,已经不能满足旅客的要求,经过改造,现在的服务楼招待所大部分客房改成设施齐备、条件良好的标准间和豪华间,一部和二部共有床位273个。
  1996年,为满足对经营场所不断增长的需求,建成照澜院商业楼,当时是照澜院第二百货商场,现在主要是北京银行和服务楼招待所二部。
  1997年,清华正大商贸公司成立,原属清华园街道企业,成为照澜院商业区的主要管理部门。
  1999年,为加强学校对校园商业的管理,照澜院商场由当时的海淀副食品公司归属清华大学街道,成立清华澜园商贸中心,并将照澜院商场改为照澜院超市,是我国高校内最早的校内超市。据澜园超市的老员工回忆,由于所有员工都是从传统商店转型过来,对超市的经营方法不熟悉,对计算机管理的进、销、存不了解,开业初期很是混乱了一阵子。2005年底澜园超市自行投资40万元对超市商业管理系统进行改造,由于有了多年时间的经验,加上引进多名掌握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年轻人,系统切换非常顺利,计算机的使用也从原来的一个部门、三台计算机发展成现在的所有部门、20余台计算机的联网使用,现在日报表的生成和各种数据分析均可在瞬间完成,为超市的良性经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蔬菜、水果等商品渐渐退出国营商店,主要以个体经营为主,2001年为进一步加强对照澜院地区个体商贩的管理,改善他们的经营条件,建成三层购物中心。一层是农贸市场,有蔬菜、水果、水产、肉类、熟食加工等,这里出售的商品干净、卫生,信誉有保障,自开业以来连年被北京市有关单位评为“模范农贸市场”等荣誉称号;二层的粤华楼酒家,是清华园内为数不多的几家高档餐厅之一,以经营粤菜为主;三层是风味小吃和快餐,每到中午和晚上,这里是清华园里除学校食堂以外进餐人数最集中的地方,味美、卫生、便宜是这里最大的特点。
  2002年5月清华园街道实施政企分开,清华正大商贸公司划归清华大学后勤,是后勤七家实体之一。自正大公司成立以来,遵循“想您所想,为您所需,听您所言,改我之过”的服务理念,本着“自强后勤,厚德服务”的宗旨,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与时俱进,对照澜院商业区进行科学而全方面的管理,多次拆除违章建筑,加强环境建设,努力改善商业合理布局,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经营场所的安全检查,以及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度。
  今天,照澜院不仅基本完好地保留着初期住宅的原貌,在其紧邻的南侧成为拥有超市、百货、农贸市场、图片社、招待所、餐厅、药店、书店、美容美发、邮电局和四家银行的清华园内最大的商业区,从业人员近千人,清华的师生员工可以不出校门就得到各种方便优质的商业服务。
  由此看来,照澜院的发展史,也是清华发展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建国以来商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合作社形式,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国营商店,再到后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种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都无不处处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大众的消费需求。随着我们国家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清华大学逐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一员,照澜院商业区的明天也会更加的美好灿烂。(编辑 顾淑霞)
 

 

(http://news.tsinghua.edu.cn)